麻豆APP

您当前位置: 麻豆APP  >  学术信息 正文

学术信息

北京大学李鸣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日期: 2025-10-19       点击量:7

 

撰稿:张皓田 关斐烊

10月17日晚上,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鸣受邀做客麻豆APP,在第一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题为“重新认识国际法:国际法对当下中国的重要性”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王云鹏担任主持人,李亮、张熠星担任与谈人。法学院师生积极参与讲座,现场学术氛围热烈。

李鸣教授认为,在全球化与大国博弈并存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国际法的本质与实践对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从叁个层面系统阐述了国际法的内涵、功能及方法论。对于国际法的内涵,李鸣教授提出应综合实在国际法、政策定向和批判主义理论等叁个话语体系,深刻认识国际法的本质特征。实在国际法将国际法界定为调整国家间关系的法律规则和原则,是从法官的视角来解释国际法;政策定向说则将国际法理解为一个过程,是从决策者的角度来认识国际法;批判主义国际法则是从法现实主义的传统提出立场决定一切,强调国际法生成和适用中的权力因素。通过多视角的解读,李鸣教授分析了实在国际法的起源、特征及其现实困境,强调国际法常因缺乏强制力而受制于国家力量差异,释明了国际法作为政策工具、西方主导产物及力量博弈载体的复杂性,生动阐释了大国如何通过法律解释与适用服务自身利益。对于国际法的功能,李鸣教授指出,基于半殖民地历史,中国对主权原则与国际法话语具有独特认知,需通过掌握高科技标准制定权、善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融入国际法体系,并以实力提升解释与适用国际法的能力,形成中国的国际法和国际话语体系,构建符合中国利益的国际法律秩序。最后,李教授从方法论层面提出学习国际法应坚持形式主义、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有机结合,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国际法规则,掌握法言法语,讲好中国故事。

在与谈环节,张熠星老师和李亮老师分别从国际法的教学和国际法自主学科体系建设的角度,提出应打破“国际法中立客观”的认知误区,引入多元视角与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时事培养批判思维,构建融合中国传统、彰显中国利益、体现中国话语和国际共识的当代中国国际法自主知识体系。现场同学踊跃提问,李鸣教授针对国际法解释权、中美博弈中的法律对策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本期讲座内容体系完整、视角多元、论述深刻,既有理论深度,又紧密联系国际现实与中国特色,有效增进了学院师生对国际法本质与实践的深入理解,激发了大家对国际法前沿问题的研究热情。

 

下一条:武汉大学何荣功教授莅临我院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