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研究所(校级重点)
日期: 2019-05-20       点击量:827
民商法研究所介绍
研究所现有专_x0008_兼职研究人员20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15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具有国外留学经历。成员主要有郑金玉、胡巍、樊涛、王利、吴泽勇、张建伟、王艳玲、皮里阳、陈胜强、陈景良、王明锁、李振江、袁绍义、郑书前、谈萧、岳红强、杨颖、邹益民、陈亚芸、郝振江等。目前,研究所共有叁个主要研究方向:民商法、环境法、经济法,每个研究方向上都有与_x0008__x0008_之紧密相关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或科研项目作为支撑。
研究所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共主办“中原经济区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经济法论坛”、“中?欧(芬兰)研究生环境法论坛”、“中欧(芬兰)能源法论坛”、“第叁届民事诉讼法学青年论坛”与“第二届中国市场经济法治建设创新论坛”等国内外学术会议6次;邀请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蔡守秋教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中心主任王树义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主任孙佑海教授;与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共建“中华传统村落生态环境法治保障研究基地”。
近年来研究成果
1、论文
| 序号 | 成果名称 | 发表刊物 | 发表期数 | 第一作者 | 级别 | 
| 1 | 论体育赛事民商事法律关系的类型化 | 体育科学 | 2013年第3期 | 袁绍义 | A类 | 
| 2 | “吴梅案”与判决后和解的处理机制——兼与王亚新教授商榷 | 法学研究 | 2013年第1期 | 吴泽勇 | A类 | 
| 3 | 第叁人撤销_x0008__x0008_之诉的原告适格 | 法学研究 | 2014年第3期 | 吴泽勇 | A类 | 
| 4 | 论体育赞助合同的法律适用 | 法商研究 | 2013年第2期 | 袁绍义 | B类 | 
| 5 | 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要件的证明 | 中国法学 | 2012年第4期 | 吴泽勇 | B类 | 
| 6 | 《投资者示范诉讼法》:一个群体性法律保护的完美方案? | 中国法学 | 2010年第1期 | 吴泽勇 | B类 | 
| 7 | “正义标尺”还是“乌托邦”?——比较视野中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 法学家 | 2014年第3期 | 吴泽勇 | B类 | 
| 8 | 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原理 | 法学家 | 2010年第5期 | 吴泽勇 | B类 | 
| 9 | 对孳息的传统种类及所有权归属_x0008__x0008_之检讨 | 法商研究 | 2015年第5期 | 王明锁 | B类 | 
| 10 | 我国第叁人撤销_x0008__x0008_之诉的实践运行研究 | 中国法学 | 2015年第6期 | 郑金玉 | B类 | 
| 11 | 论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裁判的效力 | 法律科学 | 2013年第2期 | 郝振江 | B类 | 
| 12 | 论非讼程序在我国的重构 | 法学家 | 2011年第4期 | 郝振江 | B类 | 
| 13 | 论非讼程序的功能 | 中外法学 | 2011年第4期 | 郝振江 | B类 | 
| 14 | 论精神障碍患者强制住院的民事司法程序 | 中外法学 | 2015年第5期 | 郝振江 | B类 | 
| 15 | 从监管机制入手遏制重金属污染事件 | 环境保护 | 2012年第12期 | 王利 | B类 | 
| 16 | 强化环境污染犯罪理念 破解污染治理困局——以江苏宣判首例“污染环境罪”环保刑事案件为例 | 环境保护 | 2013年第23期 | 王利 | B类 | 
| 17 | 对农村环境侵权的法律思考 | 环境保护 | 2011年第15期 | 张建伟 | B类 | 
| 18 | 加强农村环保亟待完善立法机制 | 环境保护 | 2012年第10期 | 张建伟 | B类 | 
| 19 | 完善法律实现气候正义 | 环境保护 | 2010年第24期 | 张建伟 | B类 | 
| 20 | EU和奥罢翱预防原则解释和适用比较研究 | 现代法学 | 2012年第6期 | 陈亚芸 | B类 | 
| 21 | 规范法学的方法构成及适用范围 | 法律科学 | 2012年第4期 | 谈萧 | B类 | 
| 22 | 健身活动中人身伤害侵权责任认定与法律适用——以《侵权责任法》第37条为视角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 2012年第10期 | 岳红强 | B类 | 
| 23 | 转基因生物越境转移事先知情同意制度解读——以《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为视角 | 法学杂志 | 2011年第11期 | 袁绍义 | C类 | 
| 24 | 中国民商法典编纂的重大疑难问题——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商法典“通则编”草案建议稿》(黄河版) | 晋阳学刊 | 2016年第3期 | 王明锁 | C类 | 
| 25 | 民事法律行为范畴的守成与完善 | 北方法学 | 2013年第1期 | 王明锁 | C类 | 
| 26 | 论商事账簿及其法律关系的性质——兼论《商事通则》的不可行 | 法学杂志 | 2011年第3期 | 王明锁 | C类 | 
| 27 | 7号指导性案例规范依据和裁判理由评析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014年第5期 | 郑金玉 | C类 | 
| 28 | 和解协议与生效判决关系_x0008__x0008_之债法原理分析——兼论“吴梅案”的规则解释 | 比较法研究 | 2015年第4期 | 郑金玉 | C类 | 
| 29 | 调审分合的尺度把握与模式选择——兼论《民事诉讼法》修正后诉讼调解制度的演进方向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年第1期 | 郑金玉 | C类 | 
| 30 | 论我国非讼程序的完善——聚焦于民诉法特别程序的“一般规定”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2012年第4期 | 郝振江 | C类 | 
| 31 | 论非讼事件审判的程序保障 | 法学评论 | 2014年第1期 | 郝振江 | C类 | 
| 32 | 非讼裁判的效力与变更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 2014年第2期 | 郝振江 | C类 | 
| 33 | 欧债危机背景下欧盟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改革研究 | 德国研究 | 2013年第1期 | 陈亚芸 | C类 | 
| 34 | 论欧盟财政制裁措施——以欧盟法执行程序为视角 | 法学评论 | 2013年第2期 | 陈亚芸 | C类 | 
| 35 | WTO争端解决机构法律适用范围争议及原因探析 | 河北法学 | 2015年第6期 | 陈亚芸 | C类 | 
| 36 | 后多哈时代《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对奥罢翱体制的挑战 | 河北法学 | 2014年第5期 | 陈亚芸 | C类 | 
| 37 | 欧盟转基因和非转基因作物共存的法律问题研究 | 德国研究 | 2015年第1期 | 陈亚芸 | C类 | 
| 38 | 卫星遥感数据法庭可证据性法律问题研究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年第3期 | 陈亚芸 | C类 | 
| 39 | 《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食物权法律解析 | 北方法学 | 2010年第6期 | 陈亚芸 | C类 | 
| 40 | 我国环保行政执法约谈制度探析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年第5期 | 王利 | C类 | 
| 41 | 我国笔齿项目建设困境成因及法律对策分析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年第4期 | 王利 | C类 | 
| 42 | 影响能源法功能选择的若干动因分析 | 生态经济 | 2011年第9期 | 王利 | C类 | 
| 43 | 美国能源立法应对社会公正问题的经验及其启示 | 广西社会科学 | 2012年第2期 | 王利 | C类 | 
| 44 | 论我国第二代环境法的主要特征 | 清华法治论衡 | 2014年第3期 | 皮里阳 | C类 | 
| 45 | 论中国环境司法制度的构建 | 清华法治论衡 | 2014年第3期 | 张建伟 | C类 | 
| 46 | 论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 | 清华法治论衡 | 2013年第3期 | 张建伟 | C类 | 
| 47 | 政治决断掩盖了“权力决断”——民元以来立宪的文化分析 | 法学评论 | 2014年第4期 | 陈胜强 | C类 | 
| 48 | 文化基因与近代中国宪法变迁 | 河北法学 | 2013年第9期 | 陈胜强 | C类 | 
| 49 | 中人在清代土地绝卖契约中的功能——以中国传统交易规则的影响为视角 | 北方法学 | 2012年第4期 | 陈胜强 | C类 | 
| 50 | 高等教育功能深化发展对人才社会适应性因素影响分析 | 黑龙江高教研究 | 2015年第9期 | 杨颖 | C类 | 
| 51 | 我国民法典编纂中绿色理念的植入与建构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年第4期 | 岳红强 | C类 | 
发表刊物限定A类.B类和C类
2、着作
| 序号 | 着作名称 | 出版单位 | 出版时间 | 级别(是否30家出版社) | 第一作者 | 
| 1 | 中国商法渊源的识别与适用 | 法律出版社 | 2015年11月 | 是 | 樊涛 | 
| 2 |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法律保障问题研究 | 法律出版社 | 2015年9月 | 是 | 王利 | 
| 3 | 国际公法案例教程 | 法律出版社 | 2015年8月 | 是 | 陈亚芸 | 
| 4 | 能源法的功能及其保障策略研究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2015年8月 | 是 | 王利 | 
| 5 | 转基因食品国际法律冲突和协调研究 | 法律出版社 | 2015年7月 | 是 | 陈亚芸 | 
| 6 | 公司基本经济权利论纲 | 法律出版社 | 2014年11月 | 是 | 郑书前 | 
| 7 | 困顿与探索:中国近现代的政体纷争 | 法律出版社 | 2014年8月 | 是 | 陈胜强 | 
| 8 | 税法的惩罚性规则研究 | 法律出版社 | 2014年7月 | 是 | 杨颖 | 
| 9 | 现代逻辑在法律中的运用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2012年5月 | 否 | 李振江 | 
| 10 | 公司法律实务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2年2月 | 否 | 谈萧 | 
| 11 | 中国民商法体系哲学研究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2011年6月 | 否 | 王明锁 | 
| 12 | 中国商会治理规则变迁研究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2011年6月 | 否 | 谈萧 | 
| 13 | 气候变化应对法律问题研究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2010年12月 | 是 | 张建伟 | 
| 14 | 劳动合同法理论与实务研究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2010年5月 | 否 | 张建伟 | 
| 15 | 现代法律与政治中的多元价值冲突:从韦伯到哈贝马斯的考察 | 法律出版社 | 2018年10月 | 是 | 邹益民 | 
3、科研项目
纵向项目
| 序号 | 项目名称 | 批准单位 | 批准时间 | 项目类别 | 主持人 | 
| 1 | 中国民事诉讼中的法定证据规则研究 | 全国哲学规划办 | 2016.6.30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吴泽勇 | 
| 2 | 环境影响评价的司法审查制度研究 | 教育部社会社会科学司 | 2015.9.10 |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 皮里阳 | 
| 3 | 劳动争议的行业处理机制研究 | 司法部研究室 | 2014.12.12 | 司法部项目 | 谈萧 | 
| 4 | 发达国家和地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做法与经验 | 河南省人民政府 | 2014.7.1 | 省级项目 | 陈胜强 | 
| 5 | 非讼程序研究 | 全国哲学规划办 | 2014.6.19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郝振江 | 
| 6 | 我国法治建设中多元价值冲突解决机制研究 | 全国哲学规划办 | 2014.6.15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邹益民 | 
| 7 | 低碳社会发展环境法制保障研究 |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 2013.10.25 |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 张建伟 | 
| 8 | 环境群体 性事件善治策略研究 | 河南省规划办 | 2013.9.14 | 河南省哲社规划项目 | 王利 | 
| 9 | 我国民事裁判的证据路径依赖及其影响--基于6个法院532份一审判决的实证研究 
 |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 2013.9.23 |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 郑金玉 | 
| 10 | 国际法视域下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困境与出路研究 | 全国哲学规划办 | 2013.7.5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陈亚芸 | 
| 11 | 商会调处商事纠纷法律问题研究 | 全国哲学规划办 | 2013.7.5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谈萧 | 
| 12 | 中国宪法变迁与中央政府变革:历史与未来 |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 2012.2.28 |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 陈胜强 | 
| 13 | 生态恢复整治法律制度研究 | 全国哲学规划办 | 2011.6.51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张建伟 | 
| 14 | 和谐社会构建中我国民事纠纷预防机制的完善——以非讼程序为中心 | 河南省规划办 | 2011.5.1 | 河南省哲社规划项目 | 郝振江 | 
| 15 | 欧洲群体诉讼研究——以德国法为中心 | 全国哲学规划办 | 2011.1.1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吴泽勇 | 
| 16 | 河南省财政转移支付监管制度研究 | 河南省规划办 | 2010.12.13 | 河南省哲社规划项目 | 胡巍 | 
| 17 | 竞技体育反腐败法律机制研究 | 河南省规划办 | 2010.8.19 | 河南省哲社规划项目 | 袁绍义 | 
| 18 | 河南省基层社会群体性纠纷的预防与解决 | 河南省人民政府 | 2010.7.1 | 省级项目 | 郝振江 | 
| 19 | 宋代司法传统中的理性与经验研究 | 全国哲学规划办 | 2010.6.16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陈景良 | 
| 20 | 环境保护督察的治理逻辑与制度创新研究 | 全国哲学规划办 | 2018.6.25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皮里阳 | 
横向项目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合作单位 | 签定时间 | 合同经费 | 到帐经费 | 主持人 | 所属研究方向 | 
| 1 | 河南省食品安全战略研究 | 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2015.12.31 | 20万 | 20万 | 张建伟 | 环境法 | 
| 2 | 《河南省土壤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立法项目研究 |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 | 2015.10.1 | 25万 | 25万 | 张建伟 | 环境法 | 
| 3 |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立法项目调研 |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 | 2014.12.9 | 10万 | 10万 | 张建伟 | 环境法 | 
| 4 | 食品安全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问题研究 | 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2014.11.13 | 10万 | 10万 | 张建伟 | 环境法 | 
| 5 | 中原经济区绿色低碳发展论坛 | 河南省工程咨询中心 | 2014.10.15 | 20万 | 20万 | 张建伟 | 环境法 | 
| 6 | 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研究 
 | 河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 2014.5.1 | 10万 | 10万 | 张建伟 | 环境法 | 
| 7 | 食品检验鉴定管理办法研究 | 河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 2014.5.1 | 10万 | 10万 | 张建伟 | 环境法 | 
4、科研奖励
| 序号 | 成果名称 | 奖励名称 | 评定机构 | 评定时间 | 等级 | 主持人 | 所属研究方向 | 
| 1 | 欧洲群体诉讼研究——以德国法为中心 | 2015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 
 | 2016.10.14 | 叁等奖 | 吴泽勇 | 民诉法 | 
| 2 | “吴梅案”与判决后和解的处理机制——兼与王亚新教授商榷 | 2013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 
 | 2014.7.14 | 二等奖 | 吴泽勇 | 民诉法 | 
| 3 | 论非讼程序的功能 | 2011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 | 2012.9.10 | 二等奖 | 郝振江 | 民诉法 | 
| 4 | 中国民商法体系哲学研究 | 2011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 | 2012.9.10 | 二等奖 | 王明锁 | 民商法 | 
| 5 | 劳动合同法理论与实务研究 | 2010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 | 2011.9.10 | 二等奖 | 袁绍义 | 民商法 | 
上一条:司法文明研究中心 下一条:犯罪控制与刑事政策研究所(校级重点/校级智库)

